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信息资讯 > 资本疯狂向在线教育砸钱,或许并不全是好事
信息检索:
资本疯狂向在线教育砸钱,或许并不全是好事

资本疯狂向在线教育砸钱,或许并不全是好事

文/王新喜

在过去一年,当诸多互联网资本与媒体视线都投在共享经济、AI等领域的热门风口之时,然而,被业内媒体关注甚少的在线教育其实一直是一个潜伏在水面之下的风口。

然而,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大热的在线教育,则在不断赢得资本的追捧,其中不仅包括红杉资本、IDG、真格基金等知名资本;也包括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来自于互联网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战略投资人,如新东方、好未来等。

而获得融资的在线教育企业则不胜枚举。有数据显示,2017年教育行业一级市场全年共发生412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达282.86亿人民币。而Q3、Q4的融资金额均超过100亿人民币,是Q1、Q2的三倍之多。从下半年的情况看,教育行业平均每天都有1.3起投融资事件发生。

而获得融资的在线教育赛道包括K12教育、早幼教、素质教育、语培留学、职业教育、AI、知识社区和新媒体等诸多领域。但核心玩家基本上聚焦在K12赛道上,其中十大融资最多的在线教育公司中,K12在线教育(含少儿英语)公司占到五成,包括VIPKID、作业帮、猿辅导、掌门1对1、学霸君等头部玩家。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81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3000亿元关口。

在2018年,各大在线教育平台融资大战还在持续。VIPKID已经在2017年拿到了第七笔融资,从2018年1月1日至今短短数日内,有不少公司陆续放出融资消息,包括哒哒英语1亿美元的C轮融资,VIP陪练的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

可以知道的是,目前资本手里有钱,但没有好项目可以投,共享经济目前在喧嚣过后,已经是一地鸡毛,成为行业笑料。而在线教育行业从2013年到如今,事实上是经历了多年的潜伏式低调成长壮大,那么在资本投资标的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可以预见,2018年的在线教育将迎来新一轮的风口期与资本热钱涌入期。

那么这带来的或许并不全是利好,为何这么说呢?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当前平静的湖面之下,暗潮涌动,资本求快,教育求稳。当过多热钱涌入,往往会打乱原有的行业平稳发展步骤与节奏。有业内人士表示,资本是一头逐利的怪兽,当大部分产业利润被转变为获客成本时,并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甚至为负时,资本自然退去。

在互联网教育市场,许多创业者有着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他们企图用技术打造更好的教学模式,比如新东方发布了智能学习产品RealSkill,沪江也推出Uni智能学习系统、而好未来将魔镜系统(表情识别技术)融入教学场景中,以判断孩子的听课状态并生成动态学习报告。

这其中,比较普遍的是融入AR/VR尤其是AI等技术,应用到自动批改、拍照搜题,语音测评等教学领域。

这其实是典型的互联网的思维与互联网操作的模式,它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还有待观察,因为在线教育的本质是供应链管理,平台起到连接作用,连接家长、师资力量与学生。技术的作用是优化了这种连接效应。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或,AI是一种技术手段,但还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说到底,AI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工具类影响,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平台更好的因材施教或者说个性化教学,比如说智能化生成报告或者在线答疑去解决许多学生零散的碎片化的教学需求,但它不具备太高的门槛,很多公司都可以做。

也就是说,AI技术接入在线教育很可能是个趋势,也是个标配,但它不是核心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技术和产品从诞生到成熟、再到普及需要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如果说通过烧钱布局AI教育来构建核心竞争力,可能收效甚微。

资本涌入的另一大负效应是,导致各大在线教育企业的运营重心必然转向规模扩张和快速抢占市场地盘,它们会过于评估产品用户数量,并且越来越关注用户活跃度一类更具实效性的指标,从关注用户留存到关注盈利模式。

但平台方与创业者若受制于资本的投资预期,很可能忽略了长远的教学品质及场景化产品与资源供给能力上的积累。如果拿了VC的钱只是不断烧钱获客、维持短期增长运营给资本一种短期增长的反馈,但这可能会陷入互联网模式的恶性循环之中,导致平台走入误区。

其中一个误区就是过于注重依赖免费模式来拉动用户增长,但产品本身却缺乏教育的含量以及市场认可度。

在美国的在线教育行业,目前投资人不再相信所谓的“免费增值”模式和只注重用户增长的公司,在它们看来,吸引眼球并不意味着与收入相关,教育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但在目前来看,也是并逐步走入到成熟的阶段,如何符合教育本质和商业逻辑才更重要。

在线教育虽然当前有内容、会员年费、月费以及按照课时、佣金收费等盈利模式,有可行性但不具备持续性,甚至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是这可能是正常的。毕竟,在线教育的主流客户是越来越焦虑的中产阶层,这一阶层愿意为孩子教育投入血本,但它们更注重它是否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失效,况且中产阶层群体的普及壮大还需要时间。

因此,资本注重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有效性,但教育是一个需要耐心的、缓慢的、培养人的过程,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追求各种快,但在线教育类公司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成长,而非短期速效。

这需要从内容层面去打造品牌与产业链实力,甚至五到十年不盈利,这是资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过于被资本绑架,原有的发展路径也很有可能受阻而走上一条速成之路。

因此,资本过多涌入可能造成行业膨胀而不顾现实的拔苗助长式发展。如果是拿到VC的钱,做下去,显然市场容量与用户增长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线教育平台从对产品与资源、用户体验的关注转而更为焦虑投资人的需求与关注重心是什么,那么平台从关注教学质量与内容的指标不可避免的走向过度关注数据的增长。

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一旦资本过度涌入,往往会毁掉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路径。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从在线教育市场秩序性、规范性以及饱和度审视,仍然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当前需要完善教、学、测、练各个环节的体验,基础核心应该把握教师内容资源,产生足够好的内容、良好的教学互动、课后评测等。

但是VC的涌入,往往更在意的它的天花板在哪里,它的运营数据指标与用户增长、活跃度是否能达成预期,是否能在短期内做出壁垒,将其他公司洗牌出去。

本质上,在线教育公司本质上依然是一个教育机构,但一个教育机构如果彻底沦为工具化、套路化、数据化、指标化的互联网公司,往往也意味着一种危险,短期求快的模式这可能会快速丢掉教学的质量。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体现在对教学模式做结构性的改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学习数据的分析来提升教育效果。

而从现在整个在线教育市场来看,目前已经过了获取流量的风口,更为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内容的优质度。

据某业内人士指出,在美国,大部分的在线教育企业或机构,都是技术或者内容提供商,如 Khan Academy、Udacity,Coursera,Codecademy,Codeschool,edX, 其中Linda课程主要来自于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户每月付费25美元订阅自己的课程。Khan Academy 主攻K-12领域的MOOC, Coursera 寻求与传统大学的合作承认他们的学分。

有人说,如果说将学生的时间分配看成一个货架的话,那么在线教育产品其实是需要与众多娱乐游戏类产品竞争用户时间。

但在传统课堂之外,学生能支配的课余时间有限,做在线教育的要最大化从一众娱乐产品中竞争用户时间,首先是要从内容层面设计娱乐化、游戏化与趣味化的沉迷机制,其次是让产品内容与品牌对家长形成巨大的说服力,否则会遭遇货架瓶颈。

从当前来看,K12教育类产品还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而本质上,教育类产品是家长付费,用户是孩子这样一种错位的产品,如果在产品内容与机制玩法本身对家长与孩子都构成吸引力,才能是在线教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但如果说内容层面的壁垒构建本身是一个长跑的过程,求快的资本会不会让在线教育创业者跑偏,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今天来看,在线教育领域能够实现盈利者依然占据少数,强者愈强,这部分企业由于其财务现金流与商业模式的健康性与流量溢出效应的作用下,在市场胜出的几率越来越高。

当前,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覆盖拍照搜题、答疑、录播、一对一在线答疑、直播课、同步练习等教、学、测、练、评的各种模式。因此,K12赛道已经足够拥挤,而做出创新与差异化的模式也越来越难。

但总的来说,在线教育市场经历了这么多年发展之后,尽管盈利困境待破,但不少企业依然生存了下来,这是当前资本值得押注的理由。但这一轮资本大潮的推动下,在线教育行业估值偏高、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问题或将重现。

总的来说,在线教育市场在今后几年内,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在线教育市场的合并与烧钱风向或成为趋势的一部分,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资本密集入场,绝对不全是好事,对盈利与快速成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行业,这往往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如何消除资本带来的负效应,应该也是在线教育市场当下应该重视的课题。

访问:2779次 发布时间:2018-03-07 返回上一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声明

电话:02161554368 传真:02161554368 E-mail:jjh@cityetv.cn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台协会城市教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信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