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决策,是中国教育的既定国策。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艺术审美等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而教育电视是一个综合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工具。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电视的教育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更充分注意挖掘电视的教育潜能,教育电视在当代教育的变革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在当今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革新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关键字:教育电视 素质教育 应用
教育电视是一个综合系统,她具有电视的特点,又以教育为其明确的目标。电视是一座学校,不论人们怎样看待电视,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工具,电视用于教育被称作教育手段的第四次革命。我国十分重视电视的教育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更充分注意挖掘电视的教育潜能,电视的教育意识更为自觉。如今教育电视在当代教育的变革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在当今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革新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一、教育电视的优点
教育电视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不少国家已成为十分普及的教育工具。教育电视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用生动的视听觉形象把存在或发生于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的各种微观与宏观世界内的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给广大的学习者,满足学习者对教育的要求。教育电视传播的优还表现在:
1、传播内容、形态的多元化
由于电视受众涉及的面广、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年龄、兴趣爱好等因素差异很大,他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电视的形式丰富多样。它是影视文化、服饰文化、通俗文化、民间文化、流行歌曲、通俗音乐、广告艺术等的总称,涉及到了受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大众的生活感受、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社会认知等产生重大影响。电视内容中相当一部分构成是非常简单的,属于知识普及、文化启蒙的东西,例如大量的科普知识读物、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画报、卡通片、大量的公益广告等。通过这些电视产品,受众对自己未知的领域有所了解,从而开阔了认识。一些简单的通俗读物在儿童、文盲的识字率提高、基本知识的获得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是学术文化、主导文化都不可能完成的。电视一方面适应了受众普及知识、获得启蒙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对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发挥功能,由于它的形式多样性和范围广泛性,受众不断受到熏陶和发展,从而使自己在一定领域中的知识、信息、能力得到了强化和提高。电视节目从制作完成到受众收看,其间的传播方式也是多元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高空用卫星传播、地下用光缆传播、空间用微波传播、地面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另外,电视节目还通过出声像出版社、政府科研单位和各级院校的电教中心、电视大学等渠道向广大受众进行传播。通过这些传播方式,电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送到任何地方,形成覆盖全球,深入到社会、家庭每个单元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的传播体系。
2、强大的传播优势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声画并茂,形象逼真,现场感强,迅速快捷,可与事件同步,可远距离传播,尤其是与通讯卫星、电脑等高科技成果相结合,更使其成为一条将世界各国聚合成“地球村”的强有力的纽带,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事情都可通过电视顷刻间传遍全世界。另外,由于它兼有各种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长,并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极具灵活性和综合性,于是,电视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堪称“媒介之首”的大众传播媒介。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文化素质和从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知识领域的迅速扩展和知识量的成倍增加,仅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要求。人们为了胜任工作,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知识。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贯穿人的终身并向更广阔的领域推进。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社会的永恒要求。电视涵盖内容丰富,内容多元化、传播方式多元化、表现形式多元化,迅速即时,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知识,因而,电视传播是向全社会实施教育的一种具有强大传播优势的方式。
3、强烈的渗透性
电视的教育功能更多地表现为长期地渗透,对人的心灵的渗透,而且,它必然会同娱乐性连在一起,即通常所说的“寓教于乐”。电视的强烈渗透性使得它在提高社会成员素质的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电视一般都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的特点,因而对受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诱惑力,它甚至构成了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在参与和接受电视时,对其所内含的文化知识、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也就不自觉地接受了,从而电视所内含的知识、信息不断地渗透到受众的观念当中,成为他们的内在精神要素,成为他们理解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实践的能力。电视在给人们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是技术、教育、卫生、政治等的宣传途径,是一种人人都可以获得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渗入人们记亿深处的宣传途径。电视的直接性、生动性、趣味性,直接拉近了它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大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例如一些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像《西藏的诱惑》、《望长城》、《我的潭子湾小学》、《唱歌的故事》,以及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推出的《大地之心》、《父亲从战场上来信》等,都既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特定的知识指向,又具有极富内在意蕴的教育目的性。
4、成本低廉
电视由于其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具有极大的数量和广博的传播途径,大量地传播到受众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当中,对受众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这就使得电视成为一种成本非常低的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办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获得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成本不断增加,对于一些低收入的社会成员来说,教育成本是巨大的负担,特别是农村家庭甚至是难以支付得起的,成本负担无疑构成了人们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阻力。盲目认为经济发展已经使教育成本不再是人们接受教育的障碍的想法,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而电视由于已经进入了商业化运作的轨道,其运作成本往往是由社会各个领域来分组的,对于个别受众来说,他在接受电视时的成本则相对是比较低的,而且人们在接受电视时具有更多的目的,而提高文化素质甚至只是一种不自觉的目的,是一种附带性的收益,相比之下,通过电视获得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大众而言就是低投入高收益的行为。例如,人们通过接收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在其中能够学习到相当多的关于电影历史发展、电影技术、电影知识等多方面的东西,而人们所花费的成本却是寥寥无几的。电视在当前我国受众的文化启蒙、文化素质的提高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拓宽了教育的途径,扩大了教育的内容,降低了教育的成本,深化了教育的影响力,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素质教育对教育电视的要求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尽己所能为学习者创造接触社会与现实生活的机会,积极创设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境,促其构建较为完整、丰富、有发展潜力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外因支持。教育电视可以利用其自身特点,发挥其本能优势,在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显示重要作用。从事教育电视工作的人则应主动研究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规律,结合教育电视受众也就是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征,从教育电视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育电视创作的新方法,加强对教育电视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出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三、教育电视在中职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电视节目与教材是教育电视的核心。教育电视若是飞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货车,教育电视节目与教材则是货物。若把教育电视比做培养创造性人材过程中的有利工具,教育电视节目与教材则是这把工具的利刃。在培养创造性人才大前提下,教育电视在创作过程中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教育电视充实学习内容
(1)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事实性知识
知识是创造的无限循环中的链条。正如泰勒博士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在这里,教育电视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超时空、多符号、大信息量、多模式等传播长处,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事实性知识,以利于学习者概念的形成及意义的建构,进而有所创造。
例如英国开放大学教育电视节目《元素周期表》中就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和事实性知识,主讲者引领观众从自然界到科学小试验再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分三步来了解各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实际应用,这些内容给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理解提供了非常宽阔的视野和对比想象的空间,加深了对元素的认识,利于学习者关于元素概念的形成和意义的建构。节目中讲到气体元素时,主讲者手拿三个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坐在操场边,随手一放,出现了三种情况:一个(充H2)迅速飞上天,一个(充N2)缓缓上升,一个(充O2)落至地面。从气球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中,各种气体分子与空气相比孰重孰轻,学习者一目了然,还可以引起学习者的进一步思考:其他气体又会怎么样呢?
(2)突出应用,在应用中形成概念
电视在呈现知识的同时还要引起学习者的思索与思考,使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电视可以用声像手段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景中的具体应用,使学习者在目睹了知识在应用中的功能与效果之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形成概念,掌握技能和原理,增长新知或巩固旧知,并一步学会在应用中学习与创造。
例如在教育电视节目《我爱科学——神奇的力》中,提供了蹦床、杂技(走纲丝、跷跷板)、多米诺骨牌、潮汐等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的视觉形象,对其中蕴含的有关力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扼要的叙述,使学习者感觉如身临其境,在感叹发生在自己身边、自然界中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背后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每一种现象学习了弹力、重力、力的平衡、万有引力等力的概念。
2、利用教育电视丰富教学形式
教育电视节目与电视教材的教学形式有讲授型、声画型、戏剧型和综合型等几大类。采用何种教学形式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需要和现实条件而定,但有一个原则是大家所共同遵循的,那就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对象,这也是尊重学习者个体人的表现。尽全力提供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习者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交互网络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日益普及,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有关建构主义与教育电视的研究,以美国认知与技术小组基于抛锚式系列电视教材——《年轻的舍洛克教程》和《加斯珀•伍德问题解决系列》的研制与课堂的成功应用为重要标志。这两部系列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都基于丰富的情境,涉及多门学科,以鼓励学生和教师提出、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为目标,对构建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抛锚式教学模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利用教育电视变换教学场景
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和生产工作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知识面宽,内容丰富,为学习提供了广泛的背景,赋予知识以真实的意义。电视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尽量提供有关环境的丰富场境,为学习者创设一种利于内容丰富、利于学习的情境。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无论情境的外在形式还是情境内容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教育电视节目《CETV家庭与教育——让科技走进孩子的生活》就利用了大量科技馆的真实场景,让科技馆里的讲解员面对镜头对青少年儿童观众讲解科学知识,镜头也把机器人、数控钢琴、法拉第笼等日常生活中难以得见的高科技产品展现给观众。这些环境能够激发青少年儿童对科技的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就是成年观众也可从中受益,重温对科技的向往与热爱,引起更深刻的思考。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下,教育电视工作者要重视对教育电视教材或教育电视节目的编导制作,正确理解与把握教育电视服务对象—— 学习者的心理特征,结合电视媒体本身固有的特点而扬其之长、避其之短,充分挖掘其教育潜力,发挥教育电视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明基主编:《教学论教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
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7月。
3.王太昌:《论教育电视传播的长处与局限性》,中国电化教育,1997
年第9期。
4.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12月。
5.张隆栋主编:《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第一版。
电话:02161554368 传真:02161554368 E-mail:jjh@cityetv.cn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台协会城市教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信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