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是转型年,更是变革年。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种种变革正在不断出现。对于
传媒业而言,变革无疑是主旋律,是最强音。我们欣喜地看到,传媒不断“变脸”,舆情受到关注,权益得到尊重,体制正在演进……为了梳理中国传媒业发展、变化、创新的足迹,继2005-2008年本刊相继推出“中国传媒十大创新报告”后,今年本刊再次推出“2009年中国传媒十大创新报告”,希望能引发读者相关思考。 2009年,中国传媒业最大的特征就是变革。在信息化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变革是普遍存在和持续不懈的变化规律。与时俱进,忧危思变,从
报纸到电视,从期刊到广播,从网络到手机,一切传媒形态都在变革中成长。传媒变革正在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一、《人民日报》扩版,全球成立72个分社——第一
党报吹响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号角 7月1日,《人民日报》从每天出版16版扩大到20版。这是《人民日报》自1948年6月15日创刊以来的第13次改版。扩版后,《人民日报》的价格不变,在优化现有版面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增加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以更好地宣传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同时,遵照中共中央部署并经中共中央批准,人民日报社推进机构调整和筹备扩版增容工作,原驻国内国外72个记者站改设为分社。人民日报社机构调整和报纸扩版增容,不仅增加容量,而且提升质量;不仅优化内容,而且改进文风。从宏观角度而言,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切实举措;从微观角度而言,这是满足近年来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不断提升的新闻需求的现实举动。建立分社,增加版面,是为建国60周年献礼,表面上看只是形式上的创新与变化,其背后体现的是新闻价值理念的跨越。长期以来,党报特别是中央党报都是依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营,没有强盛、持续的经营能力,在传播方式上以灌输传达相关精神为主导。可以说,《人民日报》改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结果,也是传媒市场化不断深入的产物。 二、
央视变脸——与国际接轨,尝试与探索“大编辑部”生产模式
8月4日这一天,央视新闻频道3大栏目“共同关注”、“东方时空”、“国际时讯”全部改版,风格延续了此前改版的“朝闻天下”、“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等栏目由专题类转变为新闻资讯类节目,并且“东方时空”在扩充资讯内容的同时,还添加了评论环节。而“新闻会客厅”却永远地告别了观众……从早间的“朝闻天下”到午间的“新闻30分”,再到晚间的“环球直播间”和“24小时”,央视新闻频道基本完成大换血,已成为一个不停滚动更新资讯的纯粹新闻台。随后,央视2套正式更名为财经频道,央视3套相关栏目亦做了重要调整。外界评价“这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改革”。作为中国主流电视媒体之一,央视的“变脸”引发民众对其前所未有的关注。央视此次改版的突出特点是界面形式更加友好,频道内容更加清晰化、专业化,新闻传递状态更加人性化。其背后便是央视正在尝试与探索大编辑部的理念和生产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彻底打破传统的小作坊式的自采自编,统一调配新闻源,从大编辑部中提取信息,然后各个栏目以各自的方式去呈现。这显然是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电视传媒的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可以肯定的是,央视的改版仍会继续,并将持续下去,其实现生产方式上的根本改革,也指日可待。 三、“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的出台——公共舆情正在走进民众的生活
7月份,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对100多家境内外报刊的新闻报道和评论,8家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约30家论坛(BBS),约300名网络“意见领袖”
博客,以及微博客、QQ群和
播客网站的定期监测,总结出2009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在国内首次发布“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上半年10件地方热点舆情事件进行研判点评,就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做出客观分析。这一排行榜发布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和诸多思考。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网络媒体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对众多舆情处置和危机管理案例的研究,人民网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舆情研判指标体系,旨在推动党和政府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处置突发事件,采取科学的、专业的手段化解群体性事件,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舆情参考和舆论引导建议。正如今天的网络民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重大事件的解决一样,网络舆情研究以及“排行榜”发布同样能对政府与舆论的良性互动发挥积极作用,并能帮助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公共舆情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排行榜”让普通民众更深刻地知晓公共舆情状况,也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舆情监察中,有助于实现舆情的多元化、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中国广播联盟的成立——“中国广播”的整体品牌塑造给传媒合作带来新思维
6月18日,中国广播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广播联盟是中国广播界专业性、非赢利性合作组织。该联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首批成员台132家,包括中央台和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部省级电台和部分地市县级电台。其原则为自愿、平等、互利、共赢。中国广播联盟由全国
奥运广播联盟发展而来。在当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广播界开展有效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举各台之力,联手打造“中国广播”这个品牌是当务之急。北京奥运广播联盟的成功实践表明,合作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内容生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媒体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广播联盟以不搞恶性竞争为前提,以促进共同成长为目的,以进一步推动广播界各类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为宗旨,对推动广播由原有的“自给自足”向现代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模式与渠道。中国广播联盟还向全国广播界发出倡议:广播具有公共性,必须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价值,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联盟这种形式是中国广播人应对新形势、新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中国广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节目质量,还提升了舆论引导能力,更有助于“中国广播”整体品牌的塑造。这种塑造模式将为中国报纸、中国期刊、中国电影、中国网络等整体品牌塑造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前提下的抱团发展是媒体整体竞争力和权威影响力塑造的一条重要路径。
【1】 【2】